大陸搶錢大戲年後續演 金融機構吃不消

人氣 11

【大紀元2014年02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報導)中國大陸持續的錢荒令金融機構大呼吃不消,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更導致存款搬家現象加劇,中國新年前各方互相過招,在年後搶錢大戲將繼續上演,流動性緊張讓各方希望「馬上有錢」。

互聯網金融興起與金融機構爭錢

自去年6月中國大陸發生“錢荒”後,各資金需求方就開始爭錢,當月“餘額寶”上線之後,互聯網公司、支付平台、銀行、基金公司等各種產品層出不窮。據天弘基金官方微博發佈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1月15日,“餘額寶”規模已突破了2500億,客戶數超過4900萬戶,一舉超越了大陸公募基金頭名華夏基金。根據銀河證券統計的2013年末基金公司公募資產規模排名,華夏基金規模為2447億元。

1月22日,基於微信的金融理財開放平台——騰訊“理財通”正式上線。騰訊控股披露的數據顯示,「理財通」上線當日吸納存款超過8億元,所對接的華夏基金也直接獲益規模猛增。至此,互聯網三巨頭阿里、百度、騰訊都已涉足互聯網金融領域。

根據支付寶的一月底數據,由於中國新年前理財資金的大筆湧入,在7天內有近400萬人把錢存入“餘額寶”,日均轉入超100億元,高出平日數倍。支付寶公關部朱健表示,很多人領到年終獎,選擇將剩餘的部份錢款進行理財,讓年終獎實現增值,資金流入速度快和這個因素有關係。

據悉,目前銀行的存款規模每天迅速萎縮,而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正高速淨增長,這些資金絕大多數是從銀行撤離的。

銀行出招應對存款搬家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在成為輿論話題的同時,迅速擴大的規模,成為互聯網金融新晉「吸金大戶」。銀行為了應對存款搬家,限制其交易額度,截住儲戶資金流向,引發投資者的不滿與質疑。

據《東方早報》2月6日報導,瀋陽市民劉女士登錄微信理財通,看到理財通7天年化收益率將近7.4%,於是打算把錢轉賬到理財通上面。「轉錢時才發現,綁定了理財通的工行卡每天只能轉出1萬元。」更讓劉女士不解的是,工商銀行還對單月交易總額作出從30萬下調至5萬元的限制。銀行突然設限令不少投資者措手不及。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不排除銀行防止存款流失的動機。一方面,節前各企業都提取存款用於發工資和年終獎,另一方面“餘額寶”互聯網理財產品對銀行活期存款衝擊巨大,為了符合存貸比的監管要求,銀行不得不精打細算,處處算計著過日子。

建設銀行某支行行長對大紀元記者坦承,這個年沒過好,每天想到都是應對不良貸款和存款流失的問題。「上個月銀行業放出貸款超過一萬億,經濟大環境不好,不知道又要產生多少不良貸款。同時存款流失嚴重,即使上浮存款利率也難擋存款搬家。」年後還得進行搶錢大戰,各方還得進行廝殺。

大陸媒體1月24日報導,由於存款搬家壓力太大,多家國有銀行已悉數加入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隊伍,即在官方存款利率基礎上浮10%。中共央行此前曾要求國有銀行的存款利率暫不上浮到頂。如今受信貸激增、存款流失等因素影響,這一局面正被逐漸打破。

即使銀行發行高息理財產品,情況也不容樂觀。國泰君安證券理財師周峰表示,近期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已經達到了最高峰,但各銀行銷售情況並未好於去年同期,甚至還不如往年。如何吸引儲戶把錢留在銀行,是今後銀行面臨的重大挑戰。流動性危機,以後會越來越頻繁。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認為,作為全球貨幣總量最多的國家,中國一再出現流動性緊張的局面,凸顯中國金融市場「有量無質」的結構性失衡。銀行不能總把高收益理財產品作為攬儲的工具,這既不正常也是有風險的。未來銀行業應該進一步加強風險控制、優化資源配置,讓資金切實流向實體經濟,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流動性管理能力,促使理財回歸財富管理的本質。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大陸2013年發理財產品4.7萬款 輸血房地產民眾買單
中國影子銀行膨脹迅速引中南海擔憂 已下文干預
中國影子銀行兩大陣地失守 全線崩潰將近
「錢荒」再現 中共央行大量注資 外媒:如走鋼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