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工會抗議鎮壓籲大罷工 政府強勢回應

人氣 2

【大紀元2013年0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平編譯)土耳其境內二家工會組織「公務員工會聯盟」(KESK)和「革命工會聯盟」(DISK)呼籲星期一(17日)組織一天全國罷工,以抗議總理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主導的鎮暴警察強力驅離塔克西姆廣場(Taksim Square)和格茲公園(Gezi Park)行動。另有三個工會組織也加入罷工。

德國之聲報導,週一(6月17日),土耳其內政部長居萊爾(Muammer Guler)在安卡拉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安全力量不會容忍罷工和上街示威這一類「非法行動」。

在昨天(16日)再度發生的反政府抗議行動中,在首都安卡拉和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約有600名示威者被逮捕。上週六(15日)晚間,警察衝擊並強行清理了示威者佔領了兩星期的蓋齊公園及毗鄰的塔克希姆廣場。昨天,在伊斯坦布爾和數十個土耳其城市,示威民眾和安全力量之間繼續發生衝突。

延續了兩週的民眾示威抗議活動的規模為土耳其現代史上之最,從捍衛蓋齊公園迅速演變成反對警方暴力、反對政府總理埃爾多安專權以及悄悄推行國家伊斯蘭化的大規模民主運動。

工會抗議鎮壓 號召大罷工

此前,KESK發言人辛納爾(Baki Cinar)16日表示,明天(17日)將與DISK和其它的工會組織一起舉行全國大罷工。我們要求警察立即停止暴力行為。

KESK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會組織,擁有24萬名成員,旗下包含11個工會組織。DISK呼應KESK罷工號召,也將參加星期一的全國大罷工行動。而其它三個工會聯盟醫師、工程師和牙醫都將參與全國總罷工行動。

上百萬工會代表罷工,將會影響到全國各地的學校、醫院和公共辦公處所。

埃爾多安16日在執政黨號召的集會中說,下令鎮暴警察驅逐激進分子佔領伊斯坦布爾廣場和公園是他做為首相的「職責」。

土耳其歐洲事務部長巴蓋甚(Egemen Bagis)16日說,任何平民進入塔克西姆廣場(Taksim Square),將被視為恐怖份子。

土耳其抗議爆發後,警察5月31日武力驅散了靜坐在塔克西姆廣場上,抗議政府擬在格茲公園興建購物中心的計劃。

埃爾多安對危機的處理方式面臨國際社會的譴責,土耳其警方對和平抗議人士過度使用武力,也受到了強烈的批評。

警方強力鎮壓示威活動導致5人死亡,包括一名警察,5,000多名示威者和600名警察受傷。

埃爾多安強勢作風遭譴責

一名駐守格茲公園入口的警察表示,他不高興事件發展到這一地步:「政府反對人民,他們用警察來對抗人民。政府做得非常糟糕,我痛恨做這種事。」

一名來自於廣場上由帳篷搭建的臨時醫療中心的醫生說:「政府答應急救中心,不攻擊臨時醫療中心,但他們做了,直接對臨時醫療中心發射6輪催淚彈。」「這是對所有人權協議最嚴重的罪行,即使在戰爭中,也不能攻擊醫療設施。我們將繼續留在這裡,繼續我們的工作。」

國際特赦組織說,大約有100人已被拘留,並被單獨關押。大赦國際的土耳其研究員加德納(Andrew Gardner)說,當局拘留了示威人士,警方必須立即釋放這些人,或公佈這些拘留人士的地點,讓家屬和律師處理。

埃爾多安的強勢作風、兩極化的言論、極端武力鎮壓導致15日夜間兒童喪生、孕婦失去胎兒,令其辛苦在國際間建立的穆斯林領袖改革者的清新形象毀滅,也重創土國作為模範回教民主國家的形象。

同時,埃爾多安的強勢鎮壓並未能壓制民間的抗議聲音,令民間非政治化的平民也瀰漫著一股沮喪的氣氛。

土耳其示威抗議起因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面臨執政10年來最嚴重的群眾反政府示威潮,情況有如北非及中東回教國家的「阿拉伯之春」,雖然起因只為埃爾多安的政府規劃要剷平土國經濟重鎮伊斯坦布爾市(Istanbul)內一座格茲公園(Gezi Park),在原地改建為購物中心的計劃。

這次小規模的和平請願,卻因警方的強勢鎮壓,演變成全國性的示威抗議潮,不但要求保留公園地,更進一步要求總理埃爾多安下台,指責他日益獨裁的執政方式。

引發全國抗議潮後,埃爾多安讓步,聲稱公園改商場合法與否,願憑法院裁決,不然舉行公投也可以,但抗議群眾已不領情。

伊斯坦布爾近30年來,人口從400萬人增加到近1,400萬人,許多綠地都被都市計劃吞噬,環境面臨極大壓力。

土耳其安卡拉,示威者6月17日反政府抗議行動。(ADEM ALTAN/AFP)

土耳其安卡拉,示威者6月17日反政府抗議行動。(ADEM ALTAN/AFP)

土耳其安卡拉,示威者6月17日反政府抗議行動。(ADEM ALTAN/AFP)

土耳其安卡拉,示威者6月17日反政府抗議行動。(ADEM ALTAN/AFP)

(責任編輯:林詩遠)

相關新聞
土耳其淨空抗議廣場 總統籲對話
土耳其示威  歐盟關切媒體自由
法國空管罷工提前結束 鐵路罷工登場
掀波開發案 土總理同意喊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