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傳統 重親情 華人新年感恩賜福

人氣 19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多倫多報導)時間的年輪在不停地轉動,寒冬還未過去,春天的氣息已急不可待地撒向人間,飄揚的雪花為嚴冬增添無盡的聖潔和美麗。轉眼間,2013年中國新年又來了。
  
剛剛過去的2012年極不平凡,無論是否相信瑪雅寓言,「末日」陰影或大或小的影響著人們的心情。忐忑不安的2012年已經留在時間的年輪裡,人們平安地走到了充滿希望的2013年。在喜氣洋洋的節日裡,置身海外的華人更覺世事無常,生命可貴。人們感恩造物主的恩賜,秉承傳統,敬天敬神,珍惜身邊的一切。
  
當新舊交替的子夜時分來臨,無數的心願升騰在明麗的陽光中:願溫暖撒遍人間,願美麗的花香浸潤人們的心沛,願快樂、幸福像心靈的種子,在新的一年破土發芽,花紅葉綠,果實滿枝。人們將這些樸實無華的願望,滲透到一個個平常的日子裡,對時間即將賜予的機會做好準備,為新的旅程增添能量。

蛇年將至,華人聚集的多倫多街頭喜氣洋洋。(攝影:艾文/大紀元)

秉傳統 重孝道

萬錦市市議員李國賢是印度華人,曾在瑞典生活過10年,之後移民加拿大。雖然出生海外,從未去過中國,但從小就學中文,能說流利的粵語和國語。平時,所有家庭成員在家都必須說客家話。他家一直保持許多中國傳統習俗。尤其是過大年,完全沿襲客家人的傳統風俗習慣。
  
李國賢本人是天主教徒,太太是佛教徒。到了大年初一,太太會關閉店舖,專門為過年休假,以感恩神佛賜福平安。
  
李國賢在家裏是老大。按照客家人的傳統,過年的時候,老大要召集所有的兄弟在一起吃飯。初二是太太回娘家的日子。但是如果這天小姑要回來,大家都必須在家陪小姑。要等到初4才能陪太太回娘家。
  
李國賢說,中國傳統新年,家人都要從外地趕回來團聚,節日的意義絕不僅僅是吃喝玩樂而已,其中富於很深的內涵。最重要的是「親情」和「孝」。特別是「孝」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中精髓部分。這個「孝」在英文裡是查不出來的,是中文特有的。「百善孝為先」。這個孝的內涵極其豐富,包含尊敬、感恩、順從等許多內涵。
  
李國賢記得父親講過一個故事:清朝時,大將軍曾國藩的一個士兵的父親去世了,士兵請示要求回去辦喪事。當時正值打仗,朝廷官員做不了主,於是上奏皇上。大清皇帝說:「我這個做皇帝的甚麼都可以說了算,唯獨這個『孝』我不能干涉。因為『孝』是漢民族的傳統,『孝』為百善之首。因此必須讓這個士兵回家。」
  
「連皇帝都不能干涉『孝』,可想這個『孝』字在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分量。所以我們兄弟姐妹從小就很孝敬父母。」李國賢說。
  
李國賢小時候被父親送去中文學校讀書,當時很不理解:「我出生在印度,不可能回大陸居住,為甚麼要學中文?」。
  
他父親說:「現在跟你說甚麼都沒有用,將來你會明白,儘管不知道要等多久,有一天你一定會用的著。」 如今李國賢已經出任萬錦市市議員,語言的優勢給他帶來很多益處,讓他更方便與社區溝通,關注少數族裔事務;而且中文能幫助他更好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他說,置身海外,仍然能秉承傳統文化,並從中受益,這一切得益於父親的教導有方。從小時起,父親教育他們要秉承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文化是民族的根。
 
「父親臨終時鄭重的說:『無論你出生在那個國家,無論你屬於那個國籍,不論你生活在世界的那個地方,當你有一天站在洋人面前, 不要忘記你是個中國人。無論你在這個國家生活了多久,千萬不要期待你面前的洋人會把你當作加拿大人,你是華裔加拿大人。你永遠都是中國人,你的民族之根在中國。」

蛇年將至,華人聚集的多倫多街頭喜氣洋洋。(攝影:艾文/大紀元)

跨越萬水千山 只為那一份親情

加拿大華人保守黨協會會長蕭成振移民加拿大30年了,30年來,他每年都回東南亞過年。他坦然的說,其實走一趟很辛苦,坐飛機、旅程達25、26個小時。但是很值得,因為那裏是故鄉,那裏有無比溫暖的親情。
  
蕭成振兄弟姐妹分居在世界各地,「新年是中國傳統最大的節日,兄弟姐妹都會回去,我們最好的聚會就是新年;而且母親今年88歲了,『百善孝為大』,所以一定要回去。」
  
「年夜飯是所有華人都還保持的習慣,但守歲就不是人人都還保持。但東南亞一些華人一直保持除夕夜守歲的習俗,全家人一起玩,直到天亮。然後全家一起拜天公,再接下來就是把房子布置漂亮,等待親朋好友上門拜年。」
  
「初二陪太太回娘家拜年,如果有出嫁的姐姐、妹妹回來,大家就不能離家,要在家陪姐姐、妹妹至少2天,直到初4才能離開。這是為了聯絡親情,讓姐妹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士嘉堡老人協會副會長潘韜鎧在大陸生活40多年,來加拿大約20年。他說:「我們的根在中國,文化習俗都是中國人的,如果在國外有機會按中國傳統習慣過來,是一件令人十分開心的事。」
  
「中國的傳統節日就是團聚,聯絡親情。無論你在外面多麼風光,過年過節要回到家裏,看看老人,親戚朋友。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家』是中國人的核心價值所在,有家才有國,國、家是連在一起的。『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家和萬事興』等這些內涵只有中國人才理解其內涵,其他族裔的人無法理解的那麼深刻。」 潘韜鎧說。
  
談到海外出生的部分年輕人對中國的文化不是很認同。潘韜鎧說:「主要是他們不了解,不熟悉,不明白為甚麼要這樣,為甚麼要那樣,他們沒有經歷過;而在大陸有過生活經歷的人,無疑喜歡中國的傳統節日,對西洋節日沒有甚麼感覺,就是因為它的每一個禮儀、習俗都富有深刻的內涵,對人富有教化意義。」

新移民:親情遠勝過金錢財富

文先生移民來加拿大不到10天,他們夫妻特地趕在過年前登陸,這樣可以與兒子一家團聚,一起過新年。文先生曾是大陸某雜誌社的主編,兒子10多年前就出國留學。10幾年來,文先生經歷了生活、事業的風風雨雨,生活起伏不定,一家人分多聚少。
  
今年元月,文先生終於辦好團聚移民。兒子已經結婚生子,一家人終於聚集在和平而美好的國度。文先生因此喜不自禁:「這是10幾年來過的最幸福的一個新年。」
  
文先生說:「人生中最幸福的就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他都是虛的。『仲有大廈萬棟,只需一床而眠;仲有佳餚滿桌,只需一缽充飢。』人最需要的是親情,相互關愛。『10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的共枕眠』。能夠成為一家人,是過去世修來了的緣分,無比珍貴,值得好好維護。」◇

中西合璧的家庭仍然保持過年習俗

林達是上海人,她的先生是本地加拿大人,很支持林達過中國傳統新年。每當新年到來,林達會買一些富有中國元素的裝飾品做室內布置,如紅燈籠、年畫等,力求漂亮、喜慶。還會特地請假在家準備年飯。只是她先生和2個孩子吃不慣中餐,於是他們家的中國新年食品除了餃子等各色中式食品外,還有火雞、比薩、沙拉等西式食品。
  
多倫多大學教授、台灣移民陳良璇說,自己很小離家,定居海外多年,深知中華文化非常優秀,值得保持,中國新年一定過,並盡可能富有傳統元素。如過年一定要吃魚,表示「年年有魚」;餐桌上還有發菜,意味「發財」。
  
她的先生也是多大教授,非常樂意過中國新年,每年他們都要製作7、800個紅包發給學生。「學生們收到喜氣洋洋的新年紅包非常開心。因為家人都在台灣,在這裡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人。」陳良璇說。

(責任編輯:岳怡)

相關新聞
新唐人將向大陸特別播出全球華人新年晚會
各族裔湊熱鬧 中國年味兒洋溢多倫多
海外華人過年重團圓
海南全省現高溫天氣 局地達31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