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企海外項目大虧損

人氣 6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1月16日訊】(新紀元週刊258期,記者高紫檀報導)中共央企的經營、操作、運營思路,根本不符合西方社會,在國內不是靠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來吸引顧客,而是靠壟斷盈利,也缺乏對國際社會經營思想的研究,所以一出國門根本沒有競爭力。

近年來,中共政權的中央企業一直在努力「出海」,但這些央企走出去後的業績如何,卻很少人知道。近日,傳出中國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項目大量虧損的消息,再次讓公眾關注中共央企海外資產的情況。

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項目巨虧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石油公司,在中國國內屬於壟斷式的「暴利企業」,中石油、中石化去年三季度報告顯示,兩家企業日均盈利高達六億元人民幣。然而這些企業在海外投資的項目,沒有了在國內那樣的壟斷優勢,多數做的都是賠本生意,虧得一塌糊塗。

據《華夏時報》報導,最近針對油氣領域的海外業務,國資委一位中層官員承認,油企海外項目損失不小。另一位在中共央企石油公司海外部門工作的陳先生也表示,海外公司很難做出來實質的業績,石油公司很多海外項目都是虧損的。

經濟學家朗咸平2011年10月份在瀋陽的一次演講中透露,中石油在伊拉克的一個油田項目競標中,以兩美元一桶賣給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的價格中標,獲得石油開採權,但實際上,中石油出人力、設備、資本、流動資金,在伊拉克開採一桶石油的成本是四至五美元以上。這意味著,每開採一桶油,中石油將虧損兩美元以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同時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三大石油公司投資海外的油田及工程項目總計144個,投資金額累計高達近7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80億元。

而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受管理制度及國際投資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虧損項目更是達到三分之二。

眾多央企海外項目虧損

中國三大石油公司海外項目多數虧損,其實這也不是新鮮事,自2003年以來,媒體已經報導出來眾多央企海外投資虧損的案例。

2004年中航油在新加坡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虧損5.5億美元;2007年5月,中投斥資認購了黑石集團1.01億股的無投票權股份,在三年多的時間裡,這筆投資浮虧超60%約18億美元;2008年初,中國鋁業聯合美鋁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力拓英國上市公司12%的股份,從而獲得力拓集團9%的股份,但不到10個月,浮虧超過100億美元。

2008年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亞建一個鐵礦石項目,簽訂了一些外匯合約,最終導致虧損約155億元港幣;中國鐵建2009年投資沙特麥加地鐵項目,虧損41億元(約6億美元)。

此外,中共在利比亞承包的大型項目一共有50個,涉及合同金額188億美元,受戰爭影響加上支持卡扎菲(又譯格達費)而不受新政府歡迎,目前損失尚無法估算。

儘管中共央企海外虧損巨大,但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的一個內部講座透露,呈現在公眾視野之內的央企海外虧損僅是境外國資虧損的冰山一角。《華夏時報》還報導說,一名中共國資委中層官員透露,在境外的投資項目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渠道之一。

央企海外資產巨虧原因

研究發現,央企境外資產的流失情況大致分為:境外人員揮霍、浪費、攜款潛逃;未經批准在境外進行高風險投機經營造成巨額損失;未經批准或未辦理有關法律手續,將央企資產以個人名義在外註冊;任用外籍人員不當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等。

此外,作為央企海外資產重要組成部份的資源性資產,以及常常被人們忽略的大量隱性資產,如商標、企業信譽、專利等的流失狀況也很嚴重。

而中國央企海外資產目前基本是一本糊塗賬,這是央企海外資產研究領域的專家們基本認同的一個現實。

經濟學家綦彥臣接受《新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央企海外投資有時候是故意虧損,越虧帳目越亂,一些人員可以作假帳「混水摸魚」,撈好處。另外,對外投資、審計監督非常難,目前沒有看到任何一份國家審計署的審計報告。由於缺乏監督,甚至國內高官與企業老總合作,轉移國有資產。「就算出國審計,審計人員也容易被他們同化。」

中國問題專家伍凡表示,中共央企的經營、操作、運營思路,根本不符合西方社會,在國內不是靠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來吸引顧客,而是靠壟斷盈利,也缺乏對國際社會經營思想的研究,一出國門根本沒有競爭力。

另外,許多央企領導,並沒有把國家的錢當成自己的錢來經營,而是盲目運作;還有一些官員在海外投資,買賣之間都有佣金,而這些3%~10%的佣金都裝進了官員的口袋了。

「我在洛杉磯看到的,中共央企在海外的企業,要麼失敗了,要麼完全變成官員們的私營企業了,太多了。」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許多央企的領導人在海外投資,決策時政治色彩更多於企業家色彩,缺少法律參與決策意識,忽視海外投資的法律和經濟可行性,還急於求成,往往是花「大家」的錢去冒險、博弈,成功了則名利雙收;失敗了,造成的天價虧損就被當作「學費」,由國家與公眾「買單」;還有的企業把在國內誠信意識淡薄的不良習慣和做法帶到海外投資中,輕信按國內做法能把事情擺平,結果自己吃虧。◇

本文轉自258期【新紀元週刊】「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60/10322.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昂貴政治工程」中鐵建沙特項目巨虧41.53億元
中國石油陷「魔咒」 對外依存度世界第一
利比亞石油公司:中國將難獲石油新合同
巨虧「不氣餒」 中石油競標阿富汗油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